当前位置:首页 - 农家书屋 - 书屋要闻

“让农家书屋活起来”

发布日期:[2015-09-01 05:38]  阅读人次:   字号:      
 近年来,南安市着眼于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把推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创新农家书屋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发挥市级公共图书馆优势,开展挂钩帮扶农家书屋工作,形成了“大馆带小屋”的格局,极大激发了农家书屋的生机与活力,在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引领农民科技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流活图书,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
南安市图书馆和李成智公众图书馆充分挖掘作为国家一级馆的馆藏资源,分区域在全市设立100多个农家书屋流动分馆,覆盖全市27个乡镇(街道、开发区)80多个村居。两个公共图书馆为每个农家书屋配置图书500册,每季度更换一次,每次更新图书300多册,仅2011年就流动更新图书15万多册,农民群众借阅图书60多万次。公共图书馆的挂钩帮扶,不仅使农家书屋的馆藏书量均已超过规定数量,蓉中、金山、兰田、梧坑等村的农家书屋藏书量还超过万册,而且图书流通量也明显提升。公共图书馆还帮助没有设立农家书屋的村落及学校建立乡村图书室、流动图书班等馆外服务点近10个,流动图书近万册,切实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最基层。
二是用活形式,增强农家书屋吸引力
公共图书馆积极指导并联合农家书屋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定期邀请理论宣讲员、农技专家、致富能人等到农家书屋举办讲座,抓住传统节假日、农闲时间等时机,在农家书屋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心里辅导等活动和各类才艺大比拼。这些活动既宣传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普及了科技知识、培育了文明乡风,还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阅读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农家书屋和乡村图书室、流动图书班共开展各类活动近千场,参与村民5.5万多人次。很多村民感慨地说,农家书屋建起来后,大家愿意而且主动走进书屋,读书、练字、吹拉弹唱的人多了,喝酒赌博等不良现象少了。/div>
三是建活平台,拓展农家书屋覆盖面
南安市公共图书馆与省图书馆、泉州市图书馆协作共建,开通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文化信息网等,建立南安名人库和经济特色库等地方数据库。同时,开通农家书屋管理服务中心网页,建立网上文献借阅系统,推动农家书屋服务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推进“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建设,将各类优秀数字出版物提供卫星直接投递到农家书屋。数字网络技术在农家书屋的运用,极大丰富了图书资源,拓展了内容覆盖面,满足了农民群众学习农业技术、链接市场行情、进行休闲娱乐等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
四是盘活资源,增添农家书屋新动力
设立捐建捐赠平台,采取冠名、表彰奖励等措施,引导党政部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各行政村结对子,开展各类捐书捐物捐建活动,将农家书屋尽可能设在村部、废弃校舍、村文化室等村中心位置,把农家书屋建设与民政、计生、科协、党建等部门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与信息资源共享、图书进村下乡等项目结合起来,既避免重复建设,又有利于聚集人气。2007年至2011年,南安市共建成农家书屋306个,其中市级财政投入资金137万元,乡镇街道、村配套资金投入500多万元,社会捐赠220多万元、捐赠图书万多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是抓活队伍,推动农家书屋专业化
在挂钩帮扶中,公共图书馆不但授农家书屋予“鱼”,更授农家书屋予“渔”,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定期实地指导等形式,对农家书屋管理员开展系统培训。在公共图书馆的指导下,南安市所有农家书屋均建立了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制度,所有图书信息都经电脑录入存档,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
实施“大馆带小屋”的挂钩帮扶工作,已经成为南安市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仅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普遍欢迎,而且开辟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新路子。南安市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启示:
一是注重以城带乡,完善城乡联动、对口帮扶的共建机制
南安市在推进农家书屋工程中,着力在建立健全全城乡联动、对口帮扶的共建机制上下功夫,记盘活了各级图书馆的资源,整合了各类惠民工程和下乡项目,又有效发挥了城市文化设施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带动作用。实践证明,只有把各项文化强农惠农措施整合起来,才能增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整体效应。
二是注重对接需求,完善信息反馈、流动交换的更新机制
南安市把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及时收集村民需求信息,根据不同区域、群体和时节,量身定制配送目录,定期流动更新图书。通过健全图书需求信息反馈和流动交换机制,既促进图书资源合理配置,又满足了多样化文化需求。实践证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只有符合农民群众的“胃口”、契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才能使文化设施真正扎根农村、惠农乐农。
三是注重创新方式,完善丰富载体、拓展功能的延伸机制
南安市充分发挥农机书屋的综合平台作用,开展各种立足农村实际的文化活动和技能培训,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培训班”、文化知识的“辅导站”、精神生活的“新乐园”。积极运用数字网路技术,使农民群众获取信息资讯速度更快、内容更多、领域更广。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创新方式,拓展功能,丰富载体,才能增强农村文化设施的吸引力感染力。
四是注重强化保障,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南安市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把投入更多地向贫困山区倾斜,向农家书屋建设较为薄弱的乡村倾斜;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投入渠道,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华侨以多种方式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健全同财力相匹配、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激发社会各方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积极性,才能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供源头活水,推进农村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社会化。
版权所有: 福建省泉州市图书馆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大兴街与府东路交界处
邮编:362000

公交线路:乘1路、8路、14路、30路、34路、60路、K1路、K7路、K8路、K301路、K508路、K606路到滨海街中段下

备案号:闽ICP备08004250号